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、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现代社会,失眠、睡不踏实、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越来越多人的夜间难题。为了睡个好觉,或许你已经尝试了诸多方法,比如尝试助眠保健品、睡前热水泡脚、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、练习深呼吸、冥想……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。
这时候,大家不妨反思一下,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存在一个愈发普遍但常被忽略的失眠因素——主食吃得太少,特别是晚饭。
晚餐主食吃太少为何会导致失眠?

Image by Freepik
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被分解为葡萄糖,为身体提供能量。如果晚饭主食吃得少或直接不吃,餐后血糖上升幅度较小,在晚上就容易导致血糖过低而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,分泌让人兴奋的升糖激素,导致人处于一种警觉状态,难以入睡,甚至可能在睡眠中醒来。有研究显示,低碳水饮食者夜间血糖水平要比正常饮食者低,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的分泌也会随之增加,导致中枢神经兴奋,入睡时间延长。
同时,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影响色氨酸进入大脑的效率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时,血液中其他浓度相对较高的氨基酸会与色氨酸竞争通过血脑屏障,色氨酸进入大脑的量就会减少,从而影响 5-羟色胺和褪黑素的合成,导致睡眠质量下降。
适量优质碳水的摄入,会促使身体分泌胰岛素,而胰岛素能促进肌肉细胞对其他氨基酸的吸收,减少它们与色氨酸竞争进入大脑的机会。这样一来,色氨酸进入大脑的量增加,可以在大脑中更好地转化为5-羟色胺和褪黑素,从而有效镇静、调节睡眠。
除此之外,摄入像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后,血糖上升速度相对精制碳水而言会更平缓,有助于避免夜间因低血糖或胰岛素过度波动而醒来,进而可能增加深度睡眠时间。同时,燕麦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,能放松肌肉和神经,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,促进睡眠。2023年发表于《临床睡眠医学杂志》的研究揭示:镁、钾水平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相关性。实验组连续6周每日补充300mg镁元素后,入睡时间缩短42%,深度睡眠时长增加27%。
晚餐优质碳水合理摄入建议
由此可见,晚餐适度摄入优质碳水可以通过调节血糖水平、影响神经递质分泌等,为更好入睡创造有利条件。不过,怎么吃可是大有讲究。为了让晚餐的那一顿优质碳水更好地发挥助眠作用,避免错误利用让助眠效果大打折扣。以下4点建议可供参考:
选择优质碳水化合物:优先选择全谷物(如燕麦、全麦面包)、杂豆类(如红豆、绿豆)、薯类(如红薯、土豆)等,避免过多食用精制糖和精制谷物(如白馒头、白米饭、白面包等)。
控制摄入量:一般建议占全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 30%-40% 左右,以七八分饱为宜,避免过饥饱。
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:在摄入优质碳水外,可以搭配适量的蛋白质(如鸡蛋、瘦肉、鱼类)和蔬菜,稳定血糖的同时,增加饱腹感。
避免进食过晚:晚餐尽量19点前完成,给身体留出足够的消化时间,避免肠胃不适影响睡眠。
温馨提示:
很多减肥的朋友在晚餐时往往会选择减少主食摄入量,甚至直接不吃主食,但这种做法有时反而不利于瘦身。除了晚餐少吃主食或不吃主食可能会导致失眠,增加肥胖风险外,身体还会因为能量供应不足,减少运动消耗,进而使脂肪容易堆积反而会让体重不降反增。另外,部分人虽然在晚餐不吃主食,但因为食欲未得到满足,会增加相比主食,会更导致发胖的其他高热量食物、零食摄入,得不偿失。而且晚上严格控制主食,还会影响血糖稳定,不利于控糖。
综上,晚餐合理摄入优质碳水化合物,避免过度减少或不吃,不仅对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,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预防肥胖。如果你还在为夜间的辗转难测或频繁清醒而苦恼,从今天开始,不妨从摄入一顿优质碳水的晚餐开始调整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