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于《神经科学前沿》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,人类存在季节性睡眠差异。在对292位受试者的对比实验后发现,受试者在冬天往往睡得更久,总睡眠时长比夏季多60分钟。很多朋友对此可能也会有感觉,相比于秋冬季节,夏天晚上躺在床上总是容易翻来覆去,难以入睡。而且就算好不容易睡着了,睡眠期间睡得也不踏实,多梦易醒的情况更加频繁。那么,为什么大家在夏天更容易睡不好?今天就为你揭开夏季睡不好的秘密,并送上超实用的改善攻略!
夏季为什么更容易让人睡不好?

Image by Freepik
心理节律失衡:一方面,夏季昼长夜短,阳光照射的时间大幅延长,而自然光照会抑制调节睡眠的激素——褪黑素的分泌,导致入睡时间延迟。同时,因为天黑晚,大多数人的夜间活动也会随之进一步推迟,打乱原本正常的生物钟,破坏身体的睡眠-觉醒节律,让人更倾向于“晚睡晚起”。
另一方面,大多数朋友应该知道,我们在睡眠时,核心体温会下降1-2℃来触发睡眠开关,从而让人顺利入睡。而夏季高温闷热的环境会干扰这一过程,使人翻来覆去、难以入眠,或引发夜间频繁觉醒。
除此之外,夏季人体代谢加快,出汗增多,这可能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,让人感觉不适,从而影响睡眠质量。同时,伴随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心率和呼吸频率也可能随之增加,身体难以放松,使入睡变得困难。
湿热邪气扰动心神:湿热交织的夏季,人体容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,而中医理论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湿热邪气扰动心神,就会使人心神难以安宁,导致入睡困难。
一方面,人体湿气积聚,会影响脾胃功能。而脾胃作为后天之本,一旦运化失常,就会出现 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 的情况。
另一方面,湿热环境会使人体气机不畅,内热难以宣泄,容易出现心火亢盛的情况,具体表现为心烦、失眠、多梦。此外,在湿热天气里,人体往往会有憋闷不适之感,这种感觉会加剧情绪上的的焦虑与不安,最终导致心神被扰,入睡困难或睡眠轻浅,多梦易醒。
高温加剧情绪波动:夏季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产生烦躁、易怒、焦虑等负面情绪,这些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,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,让人处于应激状态,进而影响入睡速度和睡眠质量。
夏季不良生活习惯:一方面,长时间开空调或是温度设置过低,可能会引起鼻腔、肌肉、关节等部位不适,从而干扰睡眠,导致睡眠中断;另一方面,夏季大家相对更加偏爱冷饮和烧烤,而过度食用或食用时间过晚过量,会引发肠胃不适或夜尿增多,影响睡眠。
除此之外,活跃蚊虫、空调风扇噪音等在夏季更显著的因素,也会不断干扰睡眠过程,让本就脆弱的睡眠雪上加霜。
炎热夏季,如何让自己睡得更好?
优化睡眠环境:想要在湿热交织的夏季睡个安稳觉,打造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至关重要!可以利用空调将温度设置在26℃左右,保持凉爽的同时,避免引起身体不适干扰睡眠。利用加湿器,保持室内40%-60%的湿度,缓解燥热感,或者是在卧室放一盆凉水,把毛巾放在盆里;使用隔音/遮光窗帘、耳塞、眼罩等减少外界噪音和光线干扰,保持卧室安静、昏暗。除此之外,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,确保睡眠中的舒适度。
研究发现,当人置身于高浓度荷电粒子环境中更有助睡眠。也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,打造荷电粒子微环境。自然睡眠——居家健康睡眠新消费引领者上海艾纳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睡小屋,便应用荷电粒子波核心技术,致力于打造负荷电粒子为优势的微环境,在家居场景中模拟健康自然环境。通过载能荷电粒子以有助睡眠频率的形式,与大脑睡眠慢波形成叠加和增幅,在居家场景中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睡眠微环境。在这个环境里,人体正向循环,身心达到高度放松状态,恢复自然睡眠本能。

优化饮食与作息:夏季饮食,尤其是晚餐应以清淡为主,可多食用冬瓜、丝瓜、苦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。晚餐尽量在19点前完成,避免过晚过量,七八分饱为宜。睡前1-2小时不碰冷饮和含咖啡因饮品。
夏季作息遵循“晚睡早起” 的原则,但晚睡并非熬夜,最晚不超过23点入睡。中午可以适当小憩20-30分钟(不要超过30分钟),既能补充夜间睡眠不足,又能缓解午后疲劳。同时,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,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有超过1小时的偏差,有助于稳定生物钟,提高睡眠质量。
适当进行运动:适当运动能促进睡眠,但要注意时间和强度。可以在傍晚太阳落山后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、瑜伽或八段锦等舒缓运动。避免在睡前4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,以防兴奋大脑,难以入睡。
睡前助眠穴位按一按:睡前可以按一按神门穴(位于腕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,用大拇指先顺时钟后逆时针各按36圈)、安眠穴(位于耳垂后方,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,大拇指按揉50-100次)和涌泉穴(位于足底,蜷足时足心最凹陷中,先用手心搓热脚心100下,脚心发热后用大拇指按压),有助于宁心安神、平肝息风、引火归元。
也可以用艾草泡脚,水温控制在 40℃左右,泡15-20分钟,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疲劳。
做好情绪调节:炎热夏季容易滋生人的负面情绪,做好心理调节与压力管理也非常重要。可以尝试通过冥想、深呼吸等放松技巧,清空大脑,排除杂念。也可以阅读纸质书籍、听一听舒缓音乐、练练瑜伽、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等,放松身体的同时,让紧绷的神经逐渐松弛下来。同时,亦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,在倾诉与分享中释放心中的压力。